• <caption id="hvszjq"></caption>
    <wbr id="hvszjq"></wbr>

    <area id="hvszjq"> <address id="hvszjq"><embed id="hvszjq"></embed></address>
    <blockquote id="hvszjq"></blockquote>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作者:王冰 文/圖      來源:     日期:2018-01-02     點擊:24095    

    ——關于我市鄉風文明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生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鄉風文明則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振興鄉村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鄉風文明建設在我市開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經驗和成果?還存在哪些短闆?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的采訪調查。

    ●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文明建設

    古人雲“倉廪實而知禮節”。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鄉村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多措并舉全面開展。

    我市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将“一約五會”作為《綿竹市全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實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各村組織黨員及群衆代表入戶宣傳“一約五會”,群衆知曉率達到90%以上。同時,各村還不定期組織開展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倡導講道德樹新風。全市各鄉鎮每年定期評選和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并開展“衛生戶”、“文明戶”雙評活動和“共産黨員家庭”挂牌活動,以典型帶動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我市還建立了一支以教師、幹部、先進人物、好人代表為主的“道德講堂”宣講團,深入田間地頭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好人好事等,讓市民感受到文明就在身邊,先進就在身旁。通過“好家規好家訓”、“我們身邊的文明人文明事”等活動,增加群衆的參與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每年3月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中,全市各鄉鎮、村組、社區紮實開展學雷鋒活動,使學雷鋒活動常态化,努力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鄉村文明建設碩果累累

    A:遵道鎮秦家坎村:鄰裡鄉親互助會促進和諧新村建設

    “村上經常到家裡來探望我們,大家還及時幫助了我們,非常感謝鄰裡鄉親互助會對我們的關心。”遵道鎮秦家坎村8組的羅剛(化名)父母相繼去世後,自幼和奶奶、伯父一起生活,家裡全靠伯父一人打工維持。2016年,羅剛的伯父被查出患有肺癌,需要巨額的治療費,全家人僅靠每個月的低保金生活。羅剛的困境引起了村民的關注,村裡的鄰裡鄉親互助會給羅剛一家發放了900元的救助金進行幫扶。 

    據了解,為幫貧助弱,形成關愛、互助、融洽的鄰裡關系,遵道鎮秦家坎村黨支部于2015年6月11日牽頭成立了全市首個鄰裡鄉親互助會。互助會下設理事會,由村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監委會主任、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等共同組成,管理開展互助會日常工作。并設立鄰裡鄉親互助金,引導村内愛心人士在自願的前提下,向互助會提供資金、物資、技術和勞動力等捐助,并以組為單位建立鄰裡鄉親互助隊,就近為老弱病殘孤等群體提供物資、技術和勞動力幫助,為困難和貧困群體輸送社會愛心。該村鄰裡鄉親互助會成立兩年多來,已為羅剛一樣的數十位困難患病群體提供數萬元的幫助,鄰裡鄉親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有力地推進了和諧新村建設。

    B:闆橋鎮:以“德治”推動基層社會“共治”

    闆橋鎮興隆村66歲的李坤福,老伴患有精神類疾病,唯一的兒子也在幾年前因病去世,李坤福積勞成疾與孫兒相依為命。李坤福一家的困境讓村民們很是牽挂,村裡通過愛心基金為其一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村民的幫助下,李坤福不僅重拾生活信心,還主動當起愛心志願者回饋社會,隻要有村民需要幫助,他和孫子總會沖在最前面。

    據了解,興隆村不僅成立了愛心基金會,還建立了道德銀行。愛心基金會和道德銀行互為依托,奉獻愛心、捐獻善款的村民事迹會存入道德銀行,道德銀行有“儲蓄”的好人遇到困難時将優先獲得愛心基金的資金救助,也作為道德模範評選評優的依據。像興隆村一樣,闆橋鎮海江村、康甯村、柏楊村等9個黨支部都陸續建立了愛心基金和道德銀行,通過愛心基金和道德銀行進行道德教化和自治管理,探索基層黨組織以“德治”推動基層社會“共治”的創新模式。同時,當地村規民約被編成“三字經”和快闆口口相傳,各基層黨支部開展“最美之星”、“好人榜”、“十佳村民小組長”等評選活動,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讓鄉村風貌煥然一新。

     

    C:新市鎮範存村:強化村規民約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範存村70多歲的周大娘長年生病,地震後幾個兒女都重建了新房,但周大娘卻因婆媳關系緊張仍獨居在四面透風的小黑屋裡。了解到她的情況後,村組幹部通過入戶走訪與其幾個子女溝通,并通過其孫女做父母工作,最終通過村規民約促使周大娘與子女簽下贍養協議,周大娘搬進新房與兒子住在了一起,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據了解,新市鎮範存村以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為契機,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重修《村規民約》,将《村規民約》與法律法規、公民道德等内容相結合,形成了19條包括環境治理、美麗村莊建設、尊老愛幼共建和諧家庭等與村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内容,條款中明确了具體的獎懲措施,将包括低保戶全年參加不少于4次的集體公益性勞動、村民每人每年自覺繳納垃圾清運費12元等具體内容納入其中,以此約束、規範、引導村民行為。

    通過《村規民約》的實施,範存村群衆對黨組織、村集體的歸屬感認同感明顯提高,鄰裡關系和睦,矛盾糾紛逐漸減少,幹群關系更加融洽,農村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在農村房子更漂亮了、道路更寬闊了等諸多可喜變化的同時,垃圾亂扔、沉迷賭博、贍養糾紛等不文明現象仍時有發生,鄉風文明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短闆。

    1是村民整體素質偏低。主要表現在思想觀念落後、文化素質不高、科技知識貧乏和法制意識淡薄等。一些人對邪惡勢力和違法犯罪現象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把“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為人生信條。

    2是精神文化生活單調。雖然每年相關部門會經常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但仍難以滿足村民對文化的渴求,打牌、打麻将等娛樂方式正沖擊着鄉村純樸民風。

    3是陳規陋習難以根治。主要表現在聚衆賭博、封建迷信、鋪張浪費等現象普遍存在。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從衆心理等讓不少村民死要面子活受罪。

     

    ●關于鄉村文明建設的建議

    1、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标,全面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

    建議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宣傳陣地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衆,消除保守落後的小農經濟意識,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加大村民技能培訓,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業緻富能力;以緻富能手的創業事迹引導帶動農民創業,通過以大帶小、以富幫窮的形式,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2、以倡導文明風尚為核心,深入開展群衆道德實踐活動。

    深化“文明鄉風評議”活動,完善“村風評議榜”,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移風易俗,以《鄉規民約》來規範約束村民行為。

    3、以落實長效管理為保障,加強鄉風文明制度建設。

    健全村規民約,在民主、自覺的基礎上,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把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移風易俗等内容約法立章,使農民行為不僅有法可依,而且有規可循。同時建立獎懲機制并建立監督機制,對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好的典型要給予表彰獎勵,對敗壞社會風氣者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法律制裁。

    4、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做到治理為村民、治理靠村民、治理成果村民共享、治理得失由村民評判。以法治保障規範自治,以德治支撐滋養自治,在自治中實現法治踐行德治,自治、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最終達至鄉村社會的善治。

     


     

    重 福利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