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河,一條城市河流的巨變
作者:王平 文/圖 朱玉玺/圖
來源:
日期:2018-12-03
點擊:16307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尾河紫來橋段舊貌
同一地點拍攝的馬尾河紫來橋段新貌
馬尾河紫來橋至飛雲橋段
昔日馬尾河 洪水危及居民 今年49歲、家住市區馬尾河畔的劉漢東,以前的老家在飛雲橋東側。據劉漢東介紹,馬尾河曾多次遭受洪災,僅1949年後就發生過10多次,其中以1981年、1987年、1988年、1995年最為嚴重。80年代,馬尾河兩岸全是紅磚平房結構的民居,夏季一旦遇到暴雨,房屋就會進水。當時從東門大橋到積英橋段的馬尾河兩岸的平房是吊腳樓,洪水季節,半邊街經常會遭到洪水浸泡。彼時,馬尾河兩岸既沒有人行道,也沒有綠化帶。 如今的馬尾河在劉漢東眼裡十分漂亮。兩岸居民的住房進行了搬遷安置,現在河道行洪通暢,岸邊綠樹成蔭,兩岸高樓林業,多座橋梁像藝術品一樣橫跨馬尾河上。 在劉漢東等普通市民眼中,城區馬尾河的巨變是綿竹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縮影。 觀念更新 提速馬尾河綜合整治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綿竹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引進市場機制,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政府财政投入城市建設體系,使城市建設速度全面提速。 1992年5月,我市對東門大橋以下的單邊全長3.3公裡河道進行綜合治理。 1993年,綿竹總體規劃修編後,拉開大規模實施馬尾河城區段防洪綜合治理工程的帷幕。政府将其列為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一号工程,全市黨政幹部積極向工程捐款資助,建設者頑強拼搏,創下了綿竹建設史上的奇迹。 當年在半邊街做小生意的曹守均老人用筆記本記載着市政府承諾的為民辦10件實事,他的小本子這樣記錄道:“1999年整治城區馬尾河東段,修建了中心廣場和仿古一條街……” 爾後,我市連年推進城區馬尾河的綜合整治,将治理馬尾河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契機,拆除危舊房,搬遷居民,建設公廁,種草植樹,并先後在馬尾河上修建了多座風格迥異的橋梁,使馬尾河兩岸呈現出和風拂柳春意濃、市民花叢聽鳥聲的景象。 走進新時代 美麗家園揭開新篇章 5·12地震後,由江蘇省南京市援建劍南鎮馬尾河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包括10座橋梁維修加固和改建、9000米護欄及護坡、河道整治等,總投資2100萬元,整個工期8個半月,在2009年底全面完工。 地震前後的幾年,在年畫節期間,馬尾河還安裝了十餘組大型年畫燈組,為群衆過春節端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2016年開始,我市又對城區馬尾河安國橋至東門大橋段濱河路沿線進行提檔升級改造。 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馬尾河發生着天翻地覆的巨變。在新時代,城區馬尾河段的綜合整治正不斷向上、下遊延伸,“酒鄉畫境,美麗家園”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河岸繁花似錦
馬尾河盛世華章段碧波蕩漾
霞光照耀馬尾河明珠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