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tion id="hvszjq"></caption>
    <wbr id="hvszjq"></wbr>

    <area id="hvszjq"> <address id="hvszjq"><embed id="hvszjq"></embed></address>
    <blockquote id="hvszjq"></blockquote>
    
    
    張栻入選第二批四川十大曆史名人名單
    作者:     來源:     日期:2020-06-09     點擊:11343    

    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備受關注的全省第二批四川曆史名人正式出爐。這10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來自政治、文學、思想、教育、科學、史學等領域,他們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以敢為人先、善于創新創造的突出特點,在中華曆史文化長河中開創多個第一,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績成就影響至今。

    張栻(公元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軒,谥曰“宣”,南宋漢州綿竹(今德陽綿竹市)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其父張浚是蘇轼、程頤再傳弟子,“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義勳名,為中興第一。”張栻曆任知靜江府、知江陵府等職,皆政績卓著。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從祀孔廟。

    【主要貢獻】 張栻勤勉精思、見識宏博、踐行笃實,在道學、政事、教學等方面均有建樹,尤其對宋代湖湘學派和蜀學的貢獻甚大。他創建了城南書院,主教嶽麓書院,從學者達數千人,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蜀中學者從張栻受教後,返回蜀地,講學于成都“兩江之上”,促進了蜀學的發展,“二 江之講舍,不下長沙”。    

    【曆史功績】 張栻在與朱熹的“相與博約”中,發展了宋代理學,确立了理學中最盛的湖湘學派,并促進了宋代蜀學的持續發展。其愛國愛民精神和躬行踐履思想,對後世産生了重要影響。其創建的城南書院之學風,影響深遠。

    【在四川的曆史遺存】 德陽綿竹市有南軒祠、南軒洗墨池、桂香亭、讀書台遺址等。

    【當代價值】 張栻重視民生,勤政愛民,發展生産,減輕農民負擔,加強民族團結,提倡孝道,重實事實功,内修外攘,愛國獻身等事功修為,集中體現了“必治其實,而不為虛文”的經世緻用精神,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重 福利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