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訊減災】綿竹:“預”字當先 “實”字托底 全力築牢防汛安全屏障
作者:張娟 蔣麗萍 文/圖 責編:李蓮
來源: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日期:2022-07-16
點擊:640
7月15日8時至16日8時,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氣象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升級為暴雨黃色預警,全市防汛應急響應由四級升級為三級。在防汛進入“七下八上”的關鍵時期,綿竹市各部門、鎮(街道)聚焦防汛重點和難點,堅持“預”字當先,“實”字托底,進一步築牢汛期安全屏障,全力确保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隐患排查 擰緊防汛“安全閥” 受暴雨影響,劍南街道境内的白水河、射水河、馬尾河等9條河流水位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讓劍南街道全體幹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立即組織沿河村民和地勢低窪地帶村民有序撤離至安全地帶。”劍南街道全體幹部第一時間到村到點到戶開展“敲門行動”,并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特殊人群進行排查,細化各項防範應對措施。 玉泉鎮在接到暴雨預警後,一邊通過微信、小喇叭等渠道及時将相關信息告知到家家戶戶,一邊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居院落,對45個安全隐患點進行仔細排查,并提醒轄區群衆及時做好減災措施。 “大媽,你家院子地勢低窪,暴雨來臨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為确保群衆生命财産安全,紫岩街道組織村(社區)幹部對河道、支渠等重點地段開展拉網式巡查,進一步細化防汛應急預案。同時,對轄區内的河道、溝渠進行清淤疏浚,及時清除障礙物、廢棄物,确保汛期排水暢通。 大雨期間,城區雙忠路發生大面積積水并造成井蓋冒頂,市綜合執法局城管執法大隊緊急出動50餘人趕赴現場,對冒井路段設置安全警示牌、警示帶等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市交通運輸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對轄區内沿河、沿山等可能發生水毀的公路進行全面檢查排險,特别對危橋、漫水橋和過水路面進行重點檢查,一旦發現有塌方等災情的路段,立即搶險處置。 聞“汛”而動,主動作為。全市各部門、鎮(街道)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對人員聚集區、交通要道沿線、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排查,嚴格執行指揮長坐鎮指揮,領導在崗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人員、責任、措施“三個到位”,各村黨支部書記具體協調指揮全村搶險救災工作,對所有重點防洪防滑部位開展晝夜巡查、監測,優化撤離避險措施,确保出現險情迅速安全撤離。落實網格化管理,夯實“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監測預警網絡,落實江河城鎮、危險河段、防汛重點部位等防汛行政責任人,确保防汛工作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 提前轉移 保障群衆生命安全 “今晚有暴雨,大家要時刻警惕,安全最重要。”7月15日下午5點,接到市氣象台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後,清平鎮鹽井村黨支部書記李雲平立即帶領村組幹部挨家挨戶上門排查,加強汛期安全知識宣傳,提前轉移受威脅群衆30人。 “報告,鹽井村2組洞子溝發現有山洪、泥石流迹象,存在極大安全隐患。”16日淩晨2點,清平鎮值班人員在雨中巡查過程中發現了一處地質災害隐患點,立即轉移群衆28人,遊客297人。同時,組織挖掘機對險情及時進行處置,清理被堵塞的涵洞。 “你們安心在這裡待着,其他的事情鎮政府會處理好、安排好。”在棋盤山莊,300多名被轉移的群衆和遊客被妥善安置在這裡,床、被子、水、食物等生活物資充足。鎮、村工作人員專人跟進轉移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并做好情緒安撫和後勤保障。 “7月15日8時至16日8時,清平鎮最大降雨量達241.3毫米,我們按照‘應轉盡轉’的原則,全力做好汛期群衆轉移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清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孟銳表示,該鎮将嚴格按照“三查”“三個避讓”“三個緊急撤離”的要求,繼續加強防汛及地災防治工作。一是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層層落實責任;二是繼續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的防汛隐患排查處置工作,特别是強化重點區域地段的巡查,全面掌握隐患的類别、數量、危害程度等,及時處置防汛隐患險情并做好安全轉移工作;三是做好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搶險救援物資的準備,确保在應急條件下,拉得出,用得上,隊伍“出戰”與物資調用各個環節暢通無阻。 “鄧姐,這會兒雨下得太大了,你們家離楊家老屋基地災點近,太危險了,要馬上轉移到避險點。”7月15日晚上11點,廣濟鎮金花集鎮社區暴雨傾盆,社區黨支部書記尹統富連夜組織社區幹部和居民小組長,立即趕赴危險地段,開展人員“大轉移”。“由于雨太大了,我們幹部都是直接開車到受威脅群衆家裡去接他們,共轉移安置了14戶村民。”尹統富說。 廣濟鎮三江村境内有唐家坪、卞家坪共5處地災隐患點,暴雨來襲,為确保群衆生命财産安全,三江村提前将受威脅24名群衆轉移至村上的臨時避險點,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昨天晚上下大雨,我家附近有地災隐患點,不安全,感謝政府把我轉移安置,在轉移點吃住都好。”三江村村民韓成祥說。 據市氣象局統計,7月15日8時至16日8時,廣濟鎮最大降雨量達221毫米。為應對強降雨天氣,廣濟鎮全體鎮、村幹部下沉到一線,全面開展隐患排查,對地質災害隐患點、河道兩側、低窪等重點地帶的群衆,采取集中安置、親友投靠等措施,妥善安置轉移群衆,确保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同時,安排專人跟進轉移群衆的管理服務工作,嚴防轉移群衆擅自返回危險區域隐患居住點。截至7月16時6時,共組織4起地質災害隐患避險轉移,轉移群衆68戶193人,其中集中安置人54人,分散安置139人,未發生險情和人員傷亡。“目前,我們正在對廣濟鎮轄區内的隐患點進行全面排查,解除危險後,我們的群衆便可以回家正常生産生活了。”廣濟鎮鎮長葉強說。 幹部沖鋒在前,群衆才能安心。雨情汛情災情面前,綿竹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沖在最前線,在隐患最危險的地方、在群衆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暖心”防線。 據市應急局統計,截至7月16日8時,全市緊急避險轉移 300人;緊急轉移安置517人,其中集中安置198人,分散安置(投親靠友)319人;啟用安置點6個,并派出巡查隊伍156支,638人,巡查隐患點521處,全市未發生一起人員傷亡和人員失蹤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