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減災】富新鎮:緊繃“防汛弦” 築牢“安全牆”
作者:唐妮 徐倫汧 文/圖 責編:李蓮
來源: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日期:2022-07-19
點擊:376
入汛以來,富新鎮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宗旨,早安排早部署,聚焦防汛重點和難點,紮實做好水毀工程修複、預警研判、巡查排險、物資保障等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加強河堤險段修複 夯實安全防線 7月18日,記者在綿遠河富新段清獅村11組看到,大型機械轟鳴,工人們頭戴安全帽,手腳麻利地澆築河堤的混凝土面闆,險工河道修複工程正在加速推進。“存在安全隐患的河道全長700餘米,目前已經完成了工程的90%,将于7月底全面完工。”工程現場負責人說,從今年3月開始,他們搶抓有利天氣,組織人員、機械對險工河段進行河道疏浚和水毀河堤修複工作,恢複河道防洪能力,确保汛期安全。 “經過細緻排查,全鎮共有4處險工河道,全長約3000餘米,涉及清獅村、吉兆村和綿遠集鎮社區,目前已經完工3處。”富新鎮副鎮長楊智雲告訴記者,為織牢織密防汛安全網,該鎮抓實抓細隐患排查工作,組織人員對轄區12個村(社區)、17個山洪災害危險區、沿山沿河地帶進行拉網式全覆蓋排查,對排查出的隐患問題采取台賬制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逐一進行整改。此外,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鎮、村、組幹部對隐患部位進行常态化監測,設立警示标志,确保每個隐患點都有專人負責監測,一有險情便能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下好“先手棋” 掌握防汛主動權 “昨天晚上山裡雨下得大,現在綿遠河水流很急,我們要趕緊去下遊看看。”7月15日中午,富新鎮清獅村巡河員黃天生和同伴頭頂烈日,又一次來到負責的河段進行巡查。他們一邊仔細觀察河水流量大小、河堤情況,将發現的問題記錄在随身攜帶的本子上,一邊勸離靠近水域的群衆,并講解了防汛減災知識和應急避險措施。 黃天生是富新鎮清獅村的一名專職巡河員,負責的河段共有4公裡長,上至富新鎮上庵村,下至什地鎮。進入汛期後,他的巡河工作從未間斷,每天早中晚都要去河邊走一圈,看看水位是否正常、水流是否通暢、河堤是否有損害,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便會立即向鎮黨委政府彙報,為防汛搶險赢得先機。“這段時間,天氣不穩定,我們便增加了巡邏頻次。有時候半夜遇上下雨,也會及時到位巡視。”雖然工作辛苦,但黃天生卻沒有絲毫抱怨。 在富新鎮應急物資儲備庫裡,該鎮水利員鐘智正在清點核對防汛搶險物資和防汛生活物資。記者看到,倉庫裡編織袋、鉛絲籠、救生衣等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張貼在牆壁上的統計表清楚地記錄着品名、數量及管理人員的姓名、電話。 為确保關鍵時刻防汛物資能拿得出用得上,富新鎮提前備足防汛物資,逐一統計備案,落實了聯絡員和責任人。據統計,該鎮共儲備沙石料900立方米,編織袋26300餘條,鉛絲籠160餘條,鉛絲0.7噸,救生衣75件。同時,每個村(社區)皆成立了一支搶險救援隊伍,做到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據了解,入汛以來,富新鎮以釘釘子精神履職盡責,推動各項防汛減災部署落地落實。該鎮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鎮長為指揮長的鎮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進一步完善“鎮包村、村包組、組包人”和網格員包院落的責任體系,把防汛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暢通通訊渠道,确保防汛預警信息及時傳達;修訂完善防汛應急預案,确定安全撤離路線和應急避險點,細化應急流程,落實好轉移、安置、管理等環節措施,實現“零死亡、零失蹤、零責任事故”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