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綿竹:葡萄飄香引客來 農旅融合促振興
作者:周韻 尹翔 文/圖 責編:李蓮
來源: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日期:2022-07-19
點擊:283
炎炎夏日,正值葡萄成熟時節。在綿竹各個葡萄種植基地,一串串綠似碧玉、紅如瑪瑙、紫若水晶的葡萄,懸挂于翠綠的枝蔓間,令人垂涎欲滴。三五成群的果農穿梭其間,忙着采摘、打包、銷售,處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來,綿竹市始終把發展農業産業作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發揮葡萄産業“區位獨特、市場成熟、效益較高”三大優勢,通過精準定位、服務到家、培樹品牌等措施,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培育家庭農場等方式,實現了小葡萄串起大産業的綿竹“模式”。 葡萄采摘正當時 在漢旺鎮耶葡桃家庭農場裡,遊客們挎上果籃,拿上剪刀,剪下一串串甘甜的葡萄,盡情享受着夏日裡的田園時光。 “自6月葡萄進入成熟季後,每天前來采摘的遊客絡繹不絕。我把家裡的土地流轉出去,又在農場務工,每年都有2萬餘元收入。”60多歲的李代華笑着說。 耶葡桃家庭農場是新開村以“公司+農戶+産業”引進的農業産業園項目。該農場占地100餘畝,投資1000餘萬元,是集葡萄、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種植、魚蝦養殖為主,以糧食、蔬菜種植、林下養雞養鴨為輔,同時配套餐飲、棋牌、休閑、民宿等服務的農業觀光園區。經過幾年發展,耶葡桃家庭農場水蜜桃和葡萄已獲得有機認證,實現年收入100餘萬元,帶動了更多種植戶抱團發展。 走進九龍鎮棚花村金田沃家庭農場,三五成群的遊人品茗聊天,怡然自得。一旁的大棚裡,幾名工人忙着修剪葡萄樹多餘枝條和藤蔓,為葡萄後期生長留足空間。“我們今年還試種了2畝車厘子,并在果樹下套種西紅柿和花卉,便于小孩進行體驗式采摘。”農場主人王德金告訴記者,他們依托綿竹獨有的山水資源,大力發展休閑旅遊業,積極打造以“水果采摘、農家體驗、旅遊觀光”為内涵的鄉村野趣,随着觀光采摘、勞動體驗等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吸引了衆多客人慕名前來。 “我們還将積極發揮金田沃家庭農場、貴菲家庭農場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引導更多村民發展農業種植,積極培育新産業新業态,加快實現産業興旺、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棚花村黨支部副書記蔣剛信心滿滿。 據悉,截至目前,綿竹葡萄種植面積已達到6000餘畝,成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産業,群衆緻富增收的“金果果”。 農旅融合繪新景 近年來,綿竹各沿山鎮村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化鄉村面貌,培植增收産業,實現了以果搭台,旅遊“ 唱戲”,開啟了農旅融合新篇章。 走進九龍鎮清泉村,群山環繞、碧波蕩漾,遊客悠閑地體驗着鄉村生活。“夏日時節,無數遊人前來納涼品果,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民宿業主王順燕一句話道出了旅遊發展給當地村民帶來的生活改變。 近年來,九龍鎮依托良好的生态環境,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戰略,将地域特色與農業資源、鄉土文化以及旅遊要素相結合,積極探索推廣“租金+股金+薪金”帶動模式,建立高效農業示範園、猕猴桃産業園,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緻富。開發滑草場、滑翔傘等優質旅遊項目,豐富遊客體驗,拉動消費增長。做活“山水”文章,新建旅遊景觀,打造了“花在家旁開、水在村中流、人在畫中遊”的九龍印象,引來更多遊人尋仙境、慰鄉愁。 随着雲蓋村采摘遊的火熱,吸引了大量遊客陶醉山水,入住民宿。在民宿“良栖山舍”,滿園夏色惹人迷醉,三五遊人品茗閑聊,惬意地享受着山裡的慢時光。“到了周末,村裡的民宿一床難求,我們通過推行服務精緻化、定制化,讓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前幾年,在外務工的蔡發蓉和丈夫回鄉發展,夫妻倆投資100餘萬元,修建起了集住宿餐飲、休閑娛樂、采摘互動為一體的民宿,可觀的收入讓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 随着民宿産業的火熱,還拉動了當地餐飲、土特産、夜經濟、現代農業發展,以竹編、棕編、木雕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創産品周邊産業也順勢而起,村民通過在家門口擺攤銷售,鼓足了腰包。 田園變景區,農家變客舍,農産品變旅遊商品……在綿竹,越來越多的沿山村民通過農旅融合吃上“旅遊飯”、掙上“旅遊錢”,加快了鄉村旅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步伐。
|